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書籍心得】《心裡住著獅子的女孩》閱讀心得


在瘋狂和理智之間,有一道清澈的線,那是存在每個靈魂中的黑暗疆界……

 

這本書在說作者的15歲女兒莎莉,在某個暑假躁鬱症首次發作,在曼哈頓一家精神病院住院一個月之後逐步回歸正常生活的經過。

對於女兒躁鬱症的發作,身為父親的作者最初以為女兒是吸毒嗑藥,才會有這麼不合理的行為。

看著她從一個才華洋溢的女孩變成需要長時間服藥以控制情緒的精神病病患,作者不禁責怪自己,心中埋怨為什麼莎莉會得到這種病,也回想起和莎莉一樣有精神狀況的哥哥。

而莎莉的家人及親戚們,也都在檢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莎莉發病?

就像一個人發現自己得病,通常第一件事都是想為什麼上天要讓我得這種病?身邊的家屬也會相互檢討到底是自己還是別人的錯?

但是會得病並不是任何人的錯,那不是單單地避免一些事就能獲得控制的,有些是先天就有發病的基因,又或者是後天的創傷事件所造成的。

小說中作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如實描述莎莉的發病狀況、使用語詞和她的想法,也花了許多篇幅闡述家人親戚、鄰居、陌生人、醫療人員、病友和病友家屬的想法和做法。

像是莎莉因為躁症,又可能伴有幻聽、幻視的症狀,有了一些「啟發」,發現常人不知道的事,進而積極地想告訴其他人。但她的積極作為在別人看來是在騷擾,使他人想閃避她。

還有在莎莉發病期間,作者還要同時處理生活上發生的許多事,讓他心力交瘁。

包括作者的哥哥帶了他不認識的朋友回家,遇到旁人異樣或同情的眼光,生活及工作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和女友吵架失手打了女友等等。這些事並非因為女兒發病,就可以被擱置。

另外還要提到作者看到女兒服藥後的轉變,從吃藥前文思泉湧、神采飛揚到吃藥後沒有精神、做事緩慢、呆滯,為了理解女兒吃藥的感受,他決定吃一份女兒服藥的劑量。(這可不要輕易嘗試,因為有些抗精神病藥物是管制用藥,而且劑量很重)

於是,作者明白了,原來吃藥會使一個人腦袋昏昏沉沉、嗜睡、行動和思緒無法同步。藥物的效果使得思緒不停被中斷,讀完一句話是多麼地費力和痛苦,無法像一般人正常地判斷事情。藥並不是萬靈丹,它只是暫時抑制症狀而已。

因為本身有吃抗精神病的藥物,作者對服用藥物及他對莎莉服藥反應的描述,我能深刻體會,並了解服藥不是治病的唯一途徑,簡單來說治標不治本。而且服用藥物需要一段適應期,依不同藥物還有增加體重、便秘和口乾舌燥的副作用。除非狀況已經無法控制,否則我真的不建議一般人服藥。這也可想而知作者的服藥是多麼危險的事。

出院後的恢復期間,莎莉擔心回到學校同學會怎麼看她,然而她的擔心是多慮的。她鼓起勇氣告訴她的姊妹淘,他們不但沒有抗拒,反倒接受莎莉有躁鬱症的事實。

莎莉之後順利畢業,念了大學,雖然病情反反覆覆,但不影響她的長大成人、結婚。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算是她和躁鬱症的一種和平共處吧!

精神病病患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事實並不如刻板印象中的令人恐懼。會發生攻擊別人的事情,只占極少數而已。

故事最終,躁鬱症讓莎莉有些人生上的成長,就像她說過的:

「我正在學習辨認病魔何時來臨,這樣我就可以先閃開,或至少趴在地上,就跟身陷槍戰時的反應一樣。」

同時我相信,疾病雖帶來了不便和痛苦,但學會跟它共處也是人生中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